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宋豪)近日,慈利縣人民法院龍?zhí)逗臃ㄍネㄟ^微信方式“搭建”線上調解室,成功調解一起張家界某咨詢有限公司訴張家界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讓原告公司足不出戶就要回了被拖欠一年的服務費,切實有效減輕了當事人訴累。
原告張家界某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信息咨詢服務、企業(yè)管理咨詢等業(yè)務的公司;被告張家界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生物技術推廣服務的公司。2021年4月26日,被告張家界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原告張家界某咨詢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咨詢服務協議》;協議約定由原告為被告提供企業(yè)管理咨詢、項目咨詢等專業(yè)服務并對服務費用進行約定。截至2023年5月4日,被告應支付原告咨詢費共計125000元,經協商后,剩余款項25000元一直未付。后原告將被告告上法庭。
法庭受理案件后,高度重視,從精準助企護航發(fā)展、減輕當事人訴累的角度出發(fā),添加了雙方當事人的“微信”,以便于后續(xù)及時溝通,全面了解案情。據悉,被告并未久拖未付款項不愿給付,而是受年初凍雨災害后,廠房一直處于修復狀態(tài),至今未恢復生產。待生產線啟動后,剩余款項就會立馬支付,希望對方能為企業(yè)經濟復蘇留足充足時間的空間。面對這一情況,承辦法官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決定使用微信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詳細核實雙方當事人身份信息并進行實名認證,告知雙方相關權利義務,確保調解過程合法有序,并就爭議焦點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圍繞欠款金額、付款期限、付款方式等方面進行溝通協商。此后不到一個月時間,被告依約向原告履行了欠付全部款項,至此雙方矛盾得到圓滿化解。
“微信調解”讓千里之外秒變“近在咫尺”。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矛盾糾紛,有效拓展了民商事糾紛化解途徑,切實提升了糾紛化解的同時讓調解變得更方便、更快捷。下一步,慈利法院將繼續(xù)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創(chuàng)建工作,不斷優(yōu)化“立調審執(zhí)”的資源配置,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為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貢獻法院力量。
責編:蔣文娟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